[Intro]
此篇只为阐述本人对于自己由逆向所联想到的宇宙万物之常理,欢迎交流。
[yin/yang]
逆向之所谓逆向是与正向相对而言。
在程序开发的眼中,或者说计算机的世界中,正向可以是开发,逆向可以是反开发,也可以说从底层往上层的演进。打个比方,破解软件的一种方式就是keygen,软件开发人员开发注册算法,大多使用高级语言实现,然后编译成机器码,有的比较高级的语言就编译成PCode。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所谓的正向。因此,写Keygen的人当然要先反汇编/反编译目标程序,此为第一步逆向,之后研究其算法,理解之后,逆推其算法,此为第二步逆向。到了这,写出keygen那只是一步之遥了。
这里提到了两个相对的概念,编译/反编译,加密/解密。这就让我联想到了完美的阴阳理论。一正一逆,一阴一阳。阳者,外在表象,阴者,内在规律。阳者发散,阴者收藏。有阴必有阳,阴阳相生。写程序也经常碰到这些成对的概念,比如有new必有delete,有构造必有析构,有初始化必有反初始化,皆为成双成对,才显完整,才是完美。
所谓道生一,一生二,此二者就是阴阳,太极生两仪中的两仪。现在的宇宙是膨胀的宇宙,从大爆炸而来,是发散的宇宙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在科技上也体现为发散,各类学科越分越细,越分越多,结果导致很多人学了专业之后,只知其一,不知其余,看看我们的中医,再对比西医,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这个区别,西医把人解剖,看到的只是肉眼能看到的,只是人死后的静态的解剖学,中医的气,中医的穴,他们看不到,因为死后人就归阴了,所以解剖了也没法发现。再说,西医有那么多科室,一个人去了医院就乱了,谁知道我到底什么病,知道还找医生干什么,只知道头痛医头的西医没法从根本上治好一个人。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个观点,我们要有一个合的观念。就像中医一样,一个好的中医要懂得整个人,因为人就是一个小宇宙,与外界的宇宙相通,医易同源。懂中医的还要懂易理,懂得宇宙变化の道。我们不可一味的讲事物分得细而再细,分得细只是一个阶段,《大学》有云:格物致知,深入的研究一样事物才可以达到智慧。当然在事物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必然是生长,发散的,最后才慢慢收敛的。但是一旦了解细致之后,我们就要统一去看,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。
乾卦,象天之行,初九,潜龙勿用。九二,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九三,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。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上九,亢龙有悔。其实这个亢龙有悔就是太阳到了制高点就要开始下降,开始转向阴。我们学习也是如此,学习了需要应用,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,合而为一,到一定程度就要停下来思考了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以前记得有一个老师和我说过,读书要先把书读厚,再然后把书读薄,也是这个道理吧。发散之后最终能统一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,只有圆才是最圆满的,至于这个圆能够画多大,就要看个人的悟性了。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,在哪里停止,才是真正的中庸之道,中庸讲的就是适可而止的道理。止也被翻成目标,完成目标后回顾走过的路才能有所得,有了目标我们的心才能安定。做事做人同样如此。
再打一个比方,现在的电脑都用的支持多线程的操作系统,让我们可以边工作边听歌,其实我们的大脑最不擅长的就是多线程,他本来就是被设计成单核的,当然考虑到潜意识什么的,也可以说是双CPU,只是一个是隐性的。对于单核来说,一事一毕才是最有效率的,有始有终才是我们要做的。我们可以有线程调度,用串行来实现并行的效果。那毕竟要消耗切换的时间的。电脑里面线程不能开太多,也不能开太久,一直开着就一直占用着系统资源,大脑也一样,开多了他也会卡死,要么就是崩溃。《GTD》里面有句话这么说:盘踞在大脑中的事物的多少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反比。线程一多,每个线程能够用到的时间片就少了,很多时间还要消耗在线程切换的overhead上,得不偿失啊。
[end]
回到宇宙,大千世界终归于虚无,缘起缘又灭。